最近不少亚马逊卖家私信我,说账号突然被停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绩效通知显示触发了《不合适库存调查政策》,资金冻结、库存暂扣,但后台明明没有违规记录。
亚马逊这波操作到底什么逻辑?卖家究竟踩了哪些雷?今天结合一线申诉经验,聊聊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一、亚马逊的“不合适库存”究竟指什么?
简单来说,亚马逊系统一旦怀疑你涉嫌售假、销售侵权产品、安全不达标商品(比如无认证的电子产品)、或商品与页面描述严重不符(如包装品牌与详情页不一致),都可能直接封号。
尤其动漫周边、明星同款这类高版权风险品类,或是突然爆单的新账号,更容易触发审核。
平台逻辑很明确:宁可误伤,也不放过潜在风险。哪怕你正规经营,只要触发算法预警,就得按亚马逊的规则自证清白。
二、被误封后的自救策略
基础举证:供应链文件
采购发票和合同(供应商盖章)
FBA签收POD/FBM物流单据
真实产品实拍图(带品牌LOGO和FBA标签)
品牌证书/授权书(若品牌非法人持有)
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核对注册信息)
注意:亚马逊对发票审核极严,连发票号、采购数量、供应商信息都会交叉比对,p图的发票大概率被拒。
申诉信核心:逻辑
很多人写POA(行动计划书)习惯套模板,但真实案例中,审核团队更关注两点:
根因分析:别只写“加强管理”,要具体到某个环节(例如采购渠道信息未及时更新导致系统误判);
预防措施:用可落地的动作代替空话(如新增三方质检环节、每周核对供应链文件)。
视频验证里的细节:
基础信息:营业执照注册日期?账户绑定的信用卡后四位?
业务数据:近三个月销售额?爆款产品的供应链来源?
现场验货:可能要求实时展示产品实物、包装细节、库存标签。
见过最极端的案例:审核员要求当场拆解产品,核对内部零件是否符合安全认证。
三、三个降低风险的技巧
警惕“混储混送”:部分卖家为省物流费,将不同供应商的货混装发往FBA。一旦其中一家出问题,整批货可能被关联冻结。
定期清理“沉默链接”:长期不出单的老ASIN,如果产品信息过期(比如认证标准已更新),可能成为算法扫描的突破口。
品牌官网的作用:自有品牌卖家建议搭建独立站,上传产品合规文件。申诉时附上官网链接,比单纯PDF更有说服力。
最后说句实话:现在亚马逊的合规审核越来越“宁可错杀”,卖家除了备齐材料,更要吃透平台规则。见过太多人卡在视频验证环节,仅仅因为答不出“月均广告花费占总销售额比例”这种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724.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 喜欢(10)
- 不喜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