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影响,Temu和Shein都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因此此次关税大战,这两个平台在4月的美国市场访问量出现显著下滑,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Temu网站的访问量在4月骤降55%,从3月的约3.9亿次访问跌至1.73亿,跌幅达55%,远超同期其他主要电商平台。Shein的访问量也在4月下滑了23%,跌至0.55亿。这一趋势的部分原因为美国消费者在3月提前囤货,担心低价值商品海关免税政策终止后导致价格上涨。
一、关税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
政策核心变化
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2025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对单件价值低于800美元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导致依赖该政策的跨境电商成本激增。
大幅提高关税税率
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被提升至145%,部分商品关税甚至超过商品货值,直接推高终端售价。
成本转嫁与价格压力
Temu和Shein为应对关税成本,被迫上调商品售价。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超过50%,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
价格敏感型用户流失显著,平台性价比优势被削弱。
二、访问量与销售额的断崖式下跌
流量数据对比
Temu
4月访问量较3月下降55%,从3.9亿次骤降至1.73亿次,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Shein
4月访问量下降23%,至0.55亿次,虽跌幅小于Temu,但流量基数已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销售额双位数下滑
Temu
4月25日至5月1日期间,销售额较前一周下降17%,与3月及4月初消费者囤货导致的短期激增形成鲜明对比。
Shein
同期销售额下降23%,跌幅超过Temu,反映其用户对价格更敏感。
三、市场反应与消费者行为变化
提前囤货与需求透支
3月消费者因预期价格上涨,大量囤购厨具、服装等商品,导致4月需求自然回落。
囤货潮结束后,价格上升进一步抑制消费,形成“需求透支—价格敏感”的恶性循环。
用户忠诚度与平台替代
价格敏感型用户转向亚马逊、沃尔玛等本土电商平台,后者因供应链本地化受关税影响较小。
亚马逊4月访问量仅环比下降4%,显示其抗压能力和用户粘性更强。
四、企业应对策略与行业影响
供应链调整与本地化布局
Temu和Shein计划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单一供应链的依赖。
Shein被传计划将30%产能转移至越南,并在越南建立仓储中心,但遭广州商务局辟谣,显示供应链转移难度较大。
广告投放收缩与成本优化
Temu在4月初削减Meta、YouTube等平台广告预算31%,并停止Google Shopping广告投放,导致应用下载量骤降62%。
Shein同期削减广告预算19%,重点减少YouTube投入,反映平台在流量获取与成本控制间的权衡。
行业洗牌与竞争格局变化
关税政策加速跨境电商行业洗牌,依赖低价策略的平台面临生存压力。
亚马逊加速拓展低价平台Amazon Haul,进一步挤压Temu和Shein的市场空间。
未来,Temu和Shein若要在美国维持市场份额,或将不得不加快本地化布局,调整供应链策略,以应对持续收紧的贸易环境。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727.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 喜欢(11)
- 不喜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