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跨境工具导航
网站目录

亚马逊公布了一份合规服务商黑名单

石南11192025-07-01 17:22:41

近日,亚马逊又发布了新规。

从7月13日开始,只接受符合亚马逊安全标准的“合格实验室”出具的商品合规性测试结果。

亚马逊公布了一份合规服务商黑名单 第1张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合规”二字,而是在“合规实验室”,只有被亚马逊“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才算数,其他实验室的报告即便流程规范、数据齐全,也可能被平台一票否决。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还公布了一份“黑名单”实验室清单,并明确表示,只要卖家提交的产品的合规报告出自这些实验室,平台将直接驳回。

亚马逊公布了一份合规服务商黑名单 第2张

这对很多新手卖家,以及依赖第三方服务商的中小卖家来说,踩雷的成本一下子变高了。

01.亚马逊开始钉紧“谁替你出报告”了

在亚马逊上,不是所有产品都能说上就上。

特别是跟“安全”沾边的品类,卖家必须先拿出“合规报告”,才有机会让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然而,产品是否安全的判断标准,并非基于卖家的认知,而是平台自己有一套标准。

比如,儿童相关的产品,是亚马逊重点关注的对象。

只要产品涉及14岁以下儿童,无论是玩具还是日用品,都必须提供CPC(儿童产品合规性证书)+第三方检测报告。尤其是电动类玩具,还会叠加电池类或无线传输类标准,合规要求更高。

含电的产品基本上都需要UL、FCC报告,比如手机充电器、充电宝、风扇、蓝牙耳机等。这类产品如果卖得很好,一旦出事也很容易被盯上,过去就有不少电热产品,因起火隐患被平台封号。

与身体接触的产品,需要FDA或CPSIA等认证。比如美妆工具、护肤产品、厨房用品等。亚马逊会要求卖家证明产品“安全可接触”,否则容易收到Listing下架的警告。

而现在,亚马逊开始卡这个检测链条的“源头”:实验室本身是否靠谱、流程是否透明、报告是否有被操控过的嫌疑等。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新手卖家刚起步时并不清楚,哪些产品需要合规报告,而是先去问工厂有没有检测报告。如果有,直接拿来用;没有,就得找第三方服务商协助出具报告。

而这些服务商,实际上就是中间桥梁,他们会把卖家的产品送去检测机构做测试,然后卖家再拿着测试结果,提交给亚马逊。整个过程听上去不复杂,但对很多新手卖家来说,选哪个实验室、报告格式对不对、报告是不是能被平台接受,都是门槛。

特别是一些新手卖家,习惯找服务商“打包搞定”,而服务商也不一定会说明检测机构的背景。结果钱花了,报告一提交,后台却提示“文件不合规”,卖家还一头雾水,不知道错在哪里。

02.卖家应该怎么办

为了避免合规文件被驳回,卖家应该在产品送检之前,密切注意亚马逊“实验室黑名单”的更新情况,并避开与这些服务商的合作。亚马逊将不定期更新这份名单,有可能卖家合作多年的实验室,突然就出局了。

于此同时,亚马逊在后台也开放了官方推荐的检测服务商,这些服务商的价格虽然比市面上的更高一些,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花钱做了报告却白做”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销售旺季,合作被拒绝一次,卖家就有可能错失整个销售周期。

亚马逊公布了一份合规服务商黑名单 第3张

整体来看,亚马逊此举的背后,是正在不断地加强对产品安全与合规链条的“源头治理”。与其等产品上线后出问题,不如提前把控报告来源,把审核权握在平台手中。

对头部卖家来说,着意味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合规链条和检测渠道;而对中小卖家而言,合规成本和试错成本又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3078.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分享到:
  • 不喜欢(1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具体来源未知,或在文章中已说明来源,若有权利人发现,请联系我们更正。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的疑问或投诉,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同时也希望找到原作者,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3078.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文章推荐
随机文章
热门标签
侧栏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