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卖家对中国卖家不满严重
从提议抵制上升到网上炮轰
主要矛盾点集中在
中国卖家的合规问题上
1.从“暗战”到公开对抗
2025年4月,亚马逊美国站论坛上一则控诉中国卖家滥用虚假评论的帖子引发热议。
美国卖家称,某中国卖家的新品上线仅半年便累积了3200条评论,但真实评论仅85条,其余均为通过合并变体、AI生成内容或付费获取的虚假内容。该事件再次将中美卖家间的矛盾推向风口浪尖。
从相关帖子上可以看到,美国卖家的控诉主要集中在于三个方面:
1.虚假评论与流量操控:
中国卖家被指控通过Facebook群组招募测评、利用僵尸账号刷单、合并废弃ASIN“继承”历史评论等“黑科技”快速提升排名。
2.通过低价商品跟卖:
美国卖家反映,部分中国卖家以2.99美元的超低价跟卖其原价12.99美元的商品,甚至销售假冒产品,导致正品销量与口碑双输。
3.亚马逊对中国卖家的袒护:
亚马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常被指责“偏袒”中国卖家。尽管平台已对虚假评论实施评论清零、封号等处罚,但美国卖家认为执行力度不足,部分违规账号仅被短暂限制后即恢复运营。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美国卖家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美国的亚马逊头部卖家,联合超1.2万家中小卖家企业,组成了一个叫“亚马逊公平贸易联盟”的组织,要求美国政府监管亚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卖家"。
联合呼吁政府干预,提出五项制裁提案,包括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强制中国卖家注册美国实体等,试图通过抬高成本削弱中国卖家的价格优势。
只是这次,又将事情闹到了论坛上,在舆论方面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但其实,中国卖家的崛起本质上是全球化竞争与供应链优势的体现,并不是他们口中所谓的投机取巧。
●依托国内产业带(如深圳3C、义乌小商品),中国卖家实现“设计-生产-物流”7天极速上架,而美国卖家依赖中国采购,周期长达30天。政府政策支持(如跨境电商税收优惠)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
●当然,中国卖家确实擅长利用亚马逊算法漏洞,例如通过多店铺铺货、变体混搭规避监管,而美国卖家更依赖品牌化与合规运营。
不过并不能以偏概全,中国卖家的优势显然是多方面的。
2.但合规也是势在必行
说白了,美国卖家的爆发本质上是源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并非是出于所谓的维护正义。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抵制与平台政策收紧,合规化确实也成了中国卖家存续的关键:
1. 评论管理:避免使用第三方测评服务,转而通过亚马逊Vine计划获取真实用户反馈。
2. 品牌与知识产权:加速商标注册与品牌备案,防范跟卖风险。案例显示,未完成商标审批的卖家无法有效举报假冒产品,导致销量暴跌。
3. 成本与风险管控:布局海外仓缩短物流时效,避免依赖小包直邮引发的关税争议。
今年开始,亚马逊对各项合规的查验明显加严,也是大势所趋。短期投机行为或许能带来流量,但只有深耕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足。
跨境电商已经从野蛮生长慢慢转为规范发展,所以卖家的阵痛是必然的。之后的运营,一定会慢慢的建立在坚守合规底线、回归商业本质的前提下。卖家们还是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695.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 喜欢(10)
- 不喜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