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并大力呼吁“复兴美国制造业”背景下,“Made in USA”的搜索量在谷歌、亚马逊等渠道持续飙升。
在流量奔涌而来之际,许多美国本土卖家顺势推出了“美国制造”专卖店,而中国卖家虽然很难切到“美国制造”的蛋糕,但也行动起来,通过按需打印(Print on Demand)等方式,推出“美国组装”(Assembled In USA)的商品,以捕捉这一波商机。
01.“Made in USA”搜索量飙升
近期以来,美国消费者对“美国制造”的兴趣陡然上升。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 与“made in USA”相关的搜索量上升了220%,而“made in America products only”(仅限美国制造)的搜索量增长了130%。
一批美国卖家嗅到了机会,纷纷推出自己的“美国制造商店”。通过谷歌搜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高举“美国制造”“美国制造商店”“美国商品”等旗帜的独立网站。
图
这些商店里销售杯子、厨具、桌布、服装、玩具、饰品等,甚至还单列一个“flag”的分类,用来专门销售“美国造”的国旗,以回应“美国总统大选时国旗由中国义乌造”的被动局面。
在亚马逊上,许多卖家目睹了与“made in USA”相关的搜索量在持续上升。一位亚马逊资深卖家透露,5月初其店铺关于“美国制造”的搜索量增加了五倍。
在流量暴增之际,一批卖家纷纷更新产品链接(listing),将“美国制造”或“爱国主义”的文字或视觉元素,添加到靠前位置。在过去,这类标识可能出现在产品的第四或第五张图片位置,甚至根本不会出现,如今,许多卖家将“美国制造”的标识,移至第一或第二张图片的位置,以精准地吸引一批“爱国主义消费者”。
这些商店或独立网站,似乎都掌握了特朗普政府的宣传精髓,将购买美国商品的行为,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称“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对美国工艺、创新的支持,是重新定义国家价值观的一种投资”“每一次购买,都有助于促进美国的就业、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等等。
那么,“美国制造”以及“爱国主义”标签,对卖家的销售提升是否有帮助呢?
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卖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卖家表示,“美国制造”相关的搜索量上升,并没有转化为广泛的购买行为,有些卖家将“美国制造”的关键词添加到商品链接或广告活动之后,吸引了一波流量,但因其转化效果不佳而停用。这些卖家认为,亚马逊上的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是“寻找到价格更低的商品”,而没有不在意产品的产地,他们之所以搜索“美国制造”,是想弄明白“哪些东西是美国制造”。不过,也有卖家表示,将“美国制造”添加到商品链接之后,提高了曝光率和转化率,甚至可以卖出一些溢价。
不管如何,“Made in USA”带来的流量如大河奔流,让许多卖家迫不及待加入到各类营销试验之中,希望通过相关的关键词片等,撬动更多流量。
美国本土卖家麦金托什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生产手机支架。他更新了其亚马逊详情页的内容,着重强调其产品是“美国制造”,在主图上打上这一标识,同时在SEO内容中持续增加“美国制造”的密度和含量。另一位在美国本土生产工业产品的卖家透露,近期其销量有所提升,原因是消费者对产品产地的认知不断提高。“以前这种做法(添加made in USA的标识)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它。”
02 .“Made in USA”背后的商机
那么,什么样的商品,才能打上“美国制造”的标识呢?一些美国本土卖家将其“美国制造”的商品分为三类,可以作为参考:
一、美国制造(Made in USA ):这类产品是全部或几乎全部为美国制造,即产品的所有重要部件来自美国,也美国加工、生产;
二、采用美国和全球材料在美国制造(Made in USA with US & Global Materials):产品并非完全在美国制造,但厂商如果能够披露其所用的美国零件的占比及美国境内加工的占比时,也可以声明为“美国制造”,不过,也要看其具体占比情况,以跑步机为例,如果其主要部件(电机、框架和电子显示屏)都是进口的,一些部件(把手盖、塑料电源开关、跑步机垫)是在美国制造的,但这些部件加起来,仅占所有部件总成本的3%,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声称该产品是“美国制造”;
三、美国组装(Assembled In USA):产品的组装是在美国境内进行的,且“美国本土组装程度”较高,因此,该产品虽然包含外国零部件,但可以称为“美国组装”。以割草机为,除了电缆护套、飞轮、轮辋和空气滤清器(含15%至20%的外国部件)外,所有部件均由美国本土零件组成,并在美国完成组装,就符合“美国组装”的标准。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还专门制定一个标准,以界定哪些产品为“美国制造”。
图
目前,一些中国卖家也看到了机会,开始在“美国组装”这类产品上发力,具体做法是,将原有的成品化整为零,以原材料、零配件的形式发到美国,缴纳更低的关税,然后在美国组装,打上“Assembled In USA”标签,以获得更高的流量和转化率。(文末扫码,入“美国组装”交流群)
深圳一位卖家已经在持续推进这一业务。他告诉「蓝海亿观」,由于美国人工比较贵,现在他主要在三类产品上发力:
一、3D打印产品,即在美国可以实现自动化3D打印的产品,人工成本占比几乎为0;
二、组装简单的产品、计泡多的商品(针对体积大且重量轻的商品,物流商计抛收费),比如毛绒玩具、记忆枕等;
三、按需打印类产品(Print on Demand):根据美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调整颜色、款式,提供定制产品,比如,印有消费者与爱人合影照片的T恤、造型独特的卫衣、 有独特设计风格的抱枕、地毯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AI 设计辅助下,消费者通过简单的指令快速生成个性化的设计图案,甚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更让按需打印类的产品如虎添翼。
目前,美国已经跑出了Printful、Zazzle等按需打印模式的电商玩家。据「蓝海亿观」了解,一批中国卖家正在加快速度切入到这一赛道。
对于中国卖家来说,在“Made in USA”上较难发力,但在“Assembled In USA”上往往可以挖掘一些商机,至少可以让那部分被特朗普“爱国主义”感召的消费者买单。这类消费者热烈拥抱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制造业回归”“美国优先”“买美国货就是爱美国”的主张,愿意为其支付一些溢价。
一位从事POD业务的中国卖家透露,打上“Assembled In USA”的商品,转化率往往可以提高20-30%,溢价也达到了15-30%左右。
03 .“Made in USA”很难撼动中国卖家的地位
虽然“Made in USA”来势凶猛,但很难撼动中美电商卖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以跨境电商的主要市场亚马逊为例,中国卖家增长迅速,势不可挡。2024年,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的市场份额将增至50%以上。在头部卖家(Top Seller)之中,中国卖家也占到了50%以上,而美国卖家约占45%(部分可能是中国卖家在美国本土注册的公司),其余卖家来自英国、加拿大或其他国家。
总体而言,在亚马逊上,更多的是“价格驱动型”的消费者,而非“(爱国)情绪驱动型”的消费者,因此,亚马逊不会推出“美国制造”专区,反而推出了低价商城Haul。这意味着,性价比才是美国消费者在线上下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而中国卖家很难在这方面被替代。
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一些中国卖家开始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以迂回的方式规避关税,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销售”的分离,比如,亚马逊头部卖家安克创新就将生产的相当部分转移到了越南,虽然美国也对越南加税,但是较之制造大国的中国,美国未来下“重手”的可能性小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因此,总体来说,“Made in USA”来势凶猛,但总体上无关大局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849.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 喜欢(10)
- 不喜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