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跨境工具导航
网站目录

亚马逊这一关键词“Made in USA”流量暴涨,产品一带即爆!但却针对中国卖家

石南11762025-05-21 20:44:15

关键词“Made in USA”在亚马逊爆红

1.只要带上产品必爆!对我们中国卖家有影响吗?

“Made in USA”爆红

最近,有一个关键词火爆亚马逊,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搜榜:“Made in USA”。搜索量飙升、买家关注度直线上升,越来越多卖家开始围绕“美国制造”这一话题布局广告、优化主图。

亚马逊这一关键词“Made in USA”流量暴涨,产品一带即爆!但却针对中国卖家 第1张

电商分析机构SmartScout显示:

“made in USA products only”搜索量同比暴涨220%,“American flag made in America”等细分词飙升250%。

更惊人的是,手机支架品牌Cell Phone Seat在更新主图加入“美国制造”标识后,点击率提升30%,印证了视觉营销的立竿见影。

现在很多聪明的卖家已把这些元素往主图靠了。首图直接亮出“MADE IN USA”的标识,国旗标识一眼可见,让消费者在搜索结果页就能对产生兴趣和记忆点。

而且,销量增长也很显著。

亚马逊这一关键词“Made in USA”流量暴涨,产品一带即爆!但却针对中国卖家 第2张

其实细想想,这个现象的发生也是必然的: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推高进口成本,消费者对供应链安全的焦虑,以及亚马逊算法对本土履约能力强的商品流量倾斜……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消费者倾向美国本土产品。让美国消费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优先选择“Made in China”迅速转向拥护美国产品甚至排斥国产。

2.我们普通中国卖家如何应对?

首先解释一下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拥护美国产品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说排斥国产?因为,一些非美产品牌也借着这股流量风口打了“擦边球”

某些品牌虽然不是美国本土产品,但因为生产自东南亚,所以在标题标注“Not Made in China”,巧妙规避关税敏感点,虽然暗含法律风险,但也带来短期大量的流量。

说明,“MADE IN USA”的爆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消费心理处在了“Made in China”的对立立场,这两个短语甚至能构成反义词了。

亚马逊这一关键词“Made in USA”流量暴涨,产品一带即爆!但却针对中国卖家 第3张

部分头部卖家已经开始整合A+页面、品牌故事和社交媒体内容,突出环保材料、本地就业贡献等衍生价值。甚至有美国消费者愿为本土制造多付一些溢价,尤其是年轻家庭和高知群体。

中国卖家和国产商品也不用太担心,Profitero报告显示,亚马逊核心用户仍以价格敏感著称,物美价廉和服务依然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SmartScout 创始人也指出,很多消费者搜索“Made in USA”纯属出于好奇,点进来看了看,并不一定真的下单。

卖家们可以从以下几点逐渐突破:

1、如果真的是美国制造的产品,可以适当的跟一跟热点,比如首图放美国国旗,在介绍中展现“Made in USA”。在战略上爱国,在战术上追随热度词。只要不拉踩,情况属实可以蹭这波流量。

而且这波流量是暂时且消费性质不高的,除了主图、A+页面、视频描述要围绕产地清晰标注外;同时结合广告、网红合作、以及产品自身优势。流量引过来简单,重点是让他们留下来。

2、禁止打擦边球,比如上述情况:在东南亚生产的产品,通过打上“Not Made in China”的标签蹭热度。不仅有道德争议,还有法律风险,得不偿失。

更不可以假冒,这个风险更大,不仅店铺有风险,还可能会吃官司。

3、“美国制造”是一个标签,但不是唯一标签。可以从环保、功能创新、健康成分等维度入手,丰富产品卖点。只要价格、产品、背书有优势,即使不是美国制造,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4、实时关注中美贸易政策走向,调整价格。拓展关税影响较小的类目。或者在产品上加入设计、情绪价值等,或者利用创作者计划输出视频,引导冲动消费,让消费者自愿接受溢价。

有这方面问题的卖家,可以扫码进群和大佬们一起讨论。

总之,“美国制造”标签确实能蹭到一波流量,但想长久吃到红利,还得精打细算。特别是在关税政策逐步调整的当下,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能随时卷土重来。

瞬息万变的今天,“MADE IN USA”今天是流量密码,明天或许就成了限制,合规务实、稳定现状寻找机会,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863.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分享到:
  • 不喜欢(3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具体来源未知,或在文章中已说明来源,若有权利人发现,请联系我们更正。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的疑问或投诉,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同时也希望找到原作者,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863.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文章推荐
随机文章
热门标签
侧栏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