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悄然测试一项重磅新功能:生成式AI驱动的音频商品摘要。这一功能依托于大语言模型,将产品文案、评价提炼为简短的音频内容,买家无需阅读文字即可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帮助买家在浏览商品时“用听的就能了解产品亮点”。这一功能也揭示了运营内容优化的核心方向——精准的文案内容表达与数据驱动的AI算法适配。
一、亚马逊利用生成式 AI 音频推荐产品
亚马逊上线的AI音频推荐,目前在部分商品页面测试。新增了一个按钮——“Hear the highlights”(聆听亮点),点击后,买家将听到一段由AI生成的简短音频对话,内容围绕该商品的主要特征、卖点与用户使用体验。
这一变化意味着:亚马逊不仅在文字层面推荐商品,还要开始“用声音”替卖家销售了。这不只是购物方式的升级,更是卖家运营思维的转折点。
亚马逊表示,这些这些短音频摘要由AI自动生成,核心过程包括:
1、从产品页面提取关键信息(如标题、五点描述、A+页面等);
2、分析买家评论,抓取高频词提及的优缺点;
3、结合网络资源(例如产品新闻、专业测评等);
4、用自然语言生成脚本,并转为音频形式,模拟“购物专家”的语气。
可以说,亚马逊将“产品研究”交给了AI,让买家在碎片化场景(通勤、做饭、运动中)也能快速获取产品信息。
对卖家的直接影响:你的文案,亚马逊AI能否读得懂吗?AI语音推荐的底层数据来源,绝大多数来源于文案。AI并不会替卖家润色文案,只会根据文案精准捕捉卖家文案上的信息。
换句话说,如果卖家的文案堆砌关键词,缺乏可读性,AI会生成语义模糊,内容就会“平平无奇”,没有重点的音频内容,内容就会“平平无奇”,用户自然无感;如果五点过于模版化,A+页面没有提炼卖点,只是堆图堆文,那么,AI生成的语音摘要就可能错失重点、忽略优势,甚至“放大缺点”。
这意味着:AI是否能帮你卖货,取决于你提供给它什么样的信息。因此,卖家的listing文案不仅需要“写给用户看”,还要写给亚马逊的AI算法看。
二、重视COSMO算法
此次AI音频摘要功能的测试推出,小匠觉得与亚马逊去年推出的“COSMO算法”密切相关。
COSMO算法强调以用户行为为中心,聚焦用户的搜索意图和使用场景。通过捕捉用户的搜索行为数据,构建人群化和场景化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用户购买需求。该算法不仅仅依赖传统的点击率、转化率等行为数据,而是更注重“内容质量”、“用户互动深度”、“用户意图需求”的整合评分。
AI语音推荐的上线,很可能是COSMO的进一步延伸:让买家的购物行为更轻松,转化更高效。当然它不是替代搜索,而是替代“研究”这个行为。
COSMO算法会将AI音频摘要的生成质量作为影响因素之一:
文案质量越好,生成的音频内容越吸引人;
用户收听后产生的行为(如点击、收藏、加购)会反向反馈进算法模型;
最终形成一种“音频质量越高 → 用户互动越强 → 商品排名越靠前”的正循环。
未来,小匠觉得,AI音频内容可能不仅会存在于商品详情页,也可能作为搜索结果或广告展示的一部分。例如,当用户搜索“便携蓝牙音箱”时,平台可能直接在结果页展示音频摘要:“这款音箱续航强劲、防水设计,适合户外运动。”
在这种新机制下,谁能提供更优质、结构化的信息供AI提取,谁就可能获得亚马逊更高的搜索权重倾斜。
随着COSMO算法的部署覆盖越来越全面,亚马逊卖家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运营策略,才能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对用户意图的深入理解和对个性化需求的把握,COSMO正在重新定义产品展示的方式。在未来的运营中,我们必须将重点从“产品”转向“用户”,更关注用户的意图需求,而不是单纯地匹配产品的属性。
本文链接:https://www.zkjds.com/post/2908.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zkjds.com/
- 喜欢(11)
- 不喜欢(3)